【红色之旅】革命烈士殉难地——南门口和学门前
2020-06-04 11:11:4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承承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9576

攸县县城城池始建于元,设东、南、西、北四门,几修几废,明代增设东南门于儒学前。清乾隆时期,东南门称“兴贤”,门外俗称学门前;南门位于县衙即老衙坪正南,称“丽明”, 门外俗称南门口。枯水季节,门口距洣水百米有余,均为漫滩地。至清末,城垣具毁,只有“南门口”、“ 学门前”等地名传承至今。2012年,县政府在洣水北岸修建防洪堤,城南河滩旧貌不再。

马日事变后,1927年5月28日,罗定从湘西回到攸县,在全县大肆捕杀共产党人。不到一个月,杀害革命干部群众723人,逮捕2300多人,被迫外逃避难3600余人。为了震慑和恐吓革命群众,罗定将被捕的地执委、工会、农会领导人及骨干押至县城老衙坪,煞有介事地进行审判,其中大多数人最终被害于南门口和学门前的洣水沙滩。有的人头颅被悬挂示众,有的甚至被残忍地点了天灯。另外,土地革命时期,也有很多被捕的共产党人被害于此。牺牲在南门口和学门前的烈士中,能查找到姓名的有余来、谭志道、刘谭豪、周振汉、欧阳一(于学门前)、王者、欧阳伟、谭阳隆、贺延年和吴仲华、吴文斐兄妹、谭龙等。

余来、谭志道、刘谭豪:余来、谭志道和刘谭豪三人,为攸县大革命三大领导人(详见地执委旧址)。1927年5月28日,罗定回到攸县,兵分两路,从北街、西街杀进县城。正在开会的地执委及工会、农会负责人听到枪声,旋即休会,分头逃离县城。余来、谭志道和刘谭豪三人从东门渡口脱身,转移至银坑下洞,坚持斗争20多天。因叛徒傅继七告密,于6月6日三人同时被捕。6月22日,三人同时被杀害于南门沙洲,头颅被残忍地悬挂示众。就义前余来高呼“我为攸县30万民众而死,虽死犹荣!”

谭阳隆: 1909-1927,攸县菜花坪苏江村人。1926年初,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。同年返回家乡开展革命宣传。不久,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9月共青团攸县支部正式成立,被选为团支部书记。“马日事变”后,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攸县,向县委领导报告反革命事变情况,并按党组织决定,转入隐蔽斗争。6月2日清晨,因多次化装进城,探听敌人情报,被跟踪告密的叛徒领来的敌兵包围于家乡苏家坝。当敌人残酷地杀害70高龄的祖父并对全村群众进行威逼时,毅然从隐蔽处走出来,痛斥敌人:“要人,在这里!不要乱杀无辜!”遂被敌人逮捕押往县城。当天下午即惨遭杀害于城南沙洲。

周振汉:1905-1928,醴陵人,1926年9月,任省农运驻攸县特派员,兼任攸县农运研究所教员。马日事变后,转移至南昌,参加南昌起义,后在汉口、九江一带从事秘密工作。1928年10月24日,在醴陵火车站被捕,26日被杀于攸县城南。

欧阳一:1901-1928,攸县沙陵陂乡圳江村人,1923年于北京朝阳大学入党,1924年入黄埔军校,参加广州暴动。1928年回攸县,奉攸县县委命令,打入中和镇(四区)挨户团,任主任职,以此为掩护,从事秘密工作。10月20日因叛徒告密,不幸被捕。10月30日就义于县城学门前。

王者:1904-1928,攸县银坑乡南水村人,1925年参加革命,1926年入党。马日事变后,转入秘密活动。1928年6月,在湘东特委的指示下,建立攸县县委,任委员。7月,县委机关被破坏,被捕牺牲于攸县城南。

欧阳伟:1908-1928,攸县城关镇人。1926年参加大革命担任儿童团团长,同年11月,接任县工人纠察队队长。1927年3月,经余来、谭震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“马日事变”后,辗转到武汉、安源等地寻找党组织。1928年春被中共湖南省委任命为攸县党务特派员,秘密回攸县开展活动,建立县委。县委机关被破坏后,于9月27日在峦山被捕。28日,敌湘东保安司令亲自刑讯,一无所获。当晚,咬破手指,书血诗一首于狱壁:“抛头何足惜,五井(指井冈山)有红叶。白雾朝阳扫,伫看梅城(指攸县县城)赤”。29日凌晨,被害于城南沙洲。

吴仲华、吴文斐兄妹:此二人均参加大革命运动,土地革命时期负责组建攸衡潭醴边区委员会。1933年12月1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。1934年1月18日被害于城南沙洲。

谭龙:1934年1月18日,与吴仲华、吴文斐兄妹一道被害于城南沙洲。详见谭龙烈士墓。

城南沙洲是众多革命烈士的殉难地,也是攸县革命历史的重要纪念地。沙洲上浸透了烈士的鲜血,洣水河见证了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,仿佛至今也未停止呜咽……(来源: 攸州旅游)

责编:刘承承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